兩個故事告訴你風險與收益有時并不對等

? 大家都知道錢是可以生錢的,而想要錢生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投資。但投資又有風險,財務理論告訴我們,風險越大,收益越大。那么,在現實生活中,真是這樣嗎?先來看看下面這個虛擬的情景吧。

  一個房間里裝滿了黃金,同時還有一顆定時炸彈。突然,門外同時沖進去3個人,進屋各裝了一袋黃金后又同時跑出來。3個人所承擔的風險是一樣的嗎?先來看看這3個人事后的回答。第一個人說,“什么?里面還有炸彈?!”第二個人說:“我裝黃金時非常害怕,渾身顫抖。”第三個人說:“我知道炸彈什么時候爆炸。”顯然,第三個人的風險是最小的。

  雖說上面的假設有些夸張,但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情形卻比比皆是。對于第一種人而言,正所謂無知者無畏,渾然不覺巨大的風險。而真正的投資,則應該是第三種情形,能夠對未來作出準確預測,將風險降到最低。

  有這樣一句話,這個錢只有“我”賺得,別人賺不得。為什么這個錢別人賺不得呢?就是因為別人來賺這個錢的風險特別大,而“我”賺這個錢則風險較低。

  再來看一個小故事。有一家做空氣凈化器的企業(yè),設備和產品都有了,只差銷售。行業(yè)報告也預測當年空氣凈化器肯定熱賣。這家企業(yè)為了促進銷售,去找銀行貸款用于做廣告。銀行問,你有資產作抵押沒?企業(yè)說,我的廠房是租的,設備已經抵押過一次了,貸款的錢用來買原材料生產空氣凈化器了,沒有其他可供抵押的資產。這種情形下,銀行會貸款嗎?銀行覺得風險太大,放棄了對該企業(yè)的貸款。因為銀行不能判斷企業(yè)做廣告后會取得怎樣的效果,也不清楚該企業(yè)的空氣凈化器會不會熱賣。

  一個月后,這家企業(yè)的空氣凈化器產品在某電器連鎖賣場上熱賣起來。原來,這個電器連鎖零售公司并購了上述企業(yè)。某電器連鎖零售公司更熟悉家電領域,通過行業(yè)分析得出空氣凈化器肯定熱賣,其本身又有銷售渠道,產品質量沒問題,只需加個柜臺,直接就能賣,連廣告費都省了。對于企業(yè)產品未來銷售上的風險,某電器連鎖零售公司就比銀行小很多。所以,他們能賺這個錢,而銀行就賺不了。

  所以說,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只是一個理論,這個理論的實現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每個人接觸的信息一樣,對風險的把控能力也一樣。

  正好比經濟學理論中市場的有效性,市場能對資源進行最優(yōu)配置,但前提是這個市場沒有壟斷,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理論是有用的,但照搬理論卻是錯誤的。很多人幻想一夜暴富,以為富貴險中求,這已有太多失敗的案例。

  真正的投資并非以高風險達到高收益,而是用比別人更小的風險達到更理想的收益。能夠如此,需要比別人更專業(yè)、掌握更多信息,更用心、更腳踏實地去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