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案例說明,大數據時代會計人員面臨的七大風險!

風險1 比對風險

案例:

某公司2017年1-12月份在國稅局繳納增值稅229萬元,但是在前幾天國地稅大數據比對的時候,地稅局發(fā)現(xiàn)該公司各項附加稅費僅僅繳納了4.65萬元,漏繳了近24萬元的附加稅費。

提醒:

(1)大數據比對時代全面來臨,部門之間、各個稅種之間、各種財務數據之間、各種納稅申報表數據之間、以及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之間逐漸實現(xiàn)了數據及時比對;

(2)企業(yè)財務人員稍有不慎、甚至不經意的一筆賬,就會造成比對不符出現(xiàn)異常,被納入稅務局的疑點監(jiān)控。

風險2 政策風險

案例:

有一家電器銷售公司將一樓房屋出租,年租金480萬元,前幾天在跟該家公司會計溝通房產稅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該公司財務人員竟然一直在按照含稅價繳納了房產稅,這樣算起來從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整整一年,光房產稅一項竟然給企業(yè)多繳納了2.7萬余元的稅!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營改增后契稅房產稅土地增值稅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問題的通知》(財稅〔2016〕43號)第二條規(guī)定:“房產出租的,計征房產稅的租金收入不含增值稅。在計征房產稅等稅種時,稅務機關核定的計稅價格或收入不含增值稅?!?

自2016年5月1日起執(zhí)行。

提醒:

1、優(yōu)秀的財務人員必須做到感知政策、熟悉政策、運用政策,直到吃透每一項稅收政策背后的東西;

2、有經驗的會計是從來不會做違法偷稅的,而是一定會利用政策合法節(jié)稅;

3、現(xiàn)代企業(yè)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做到4句話:不多交稅、不早交稅、稅負合理、風險可控;

4、因此,會計人員政策掌握不到位,就會造成多繳稅!

風險3 合同風險

案例:

山東某技術有限公司與廈門電器銷售公司簽訂了一筆電器購銷合同,在合同中注明的貨物含稅金額總計11700萬元,購銷合同印花稅的計稅依據為:以合同所載金額(即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應納印花稅=11700萬元*0.03%=35100元。

其實,完全可以改變一下合同簽訂中的價格條款,把含稅價改變?yōu)閮r稅分開。

如:

在合同中注明的貨物不含稅金額10000萬元,增值稅額1700萬元。

那么購銷合同印花稅的計稅依據就為:以不含稅金額作為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應納印花稅=10000萬元*0.03%=30000元

比第一種合同簽訂方式節(jié)省印花稅=35100元-30000元=5100元

參考:

北京地方稅務局網站局長信箱欄目在2016年9月21日答復納稅人關于“購銷合同印花稅的計稅金額包含增值稅稅額嗎?”的提問,再次回復明確,購銷合同按照購銷金額的0.3‰貼花。

若合同分別列明購銷金額及增值稅額,僅就購銷金額計算印花稅;

若購銷金額中含有增值稅額,則直接按購銷金額計算印花稅,不再扣除增值稅。

提醒:

(1)營改增后,會計人員越來越意識到簽訂合同對于納稅的重要性;

(2)毫不夸張地說:簽訂合同,就是一張通往天堂和地獄的門票,簽好了就成了納稅籌劃的天堂,簽不好將成為偷稅漏稅的地獄;

(3)稅不是會計算出來的,而是合同簽出來的,怎么簽合同就會怎么交稅;

(4)總之:合同影響流程、合同影響業(yè)務、合同影響稅收。

風險4 做賬風險

案例:

某公司春節(jié)發(fā)放員工雞蛋花生油4萬元,會計人員是這樣做賬的: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4萬元

? ? 貸:銀行存款 4萬元

上述會計核算的錯誤之處在于福利費未單獨設置賬戶核算。

正確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 4萬元

? ? 貸:銀行存款 4萬元

期末根據福利費的發(fā)生額分配結轉到成本費用中

借:管理費用-福利費 4萬元

? ? 貸: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 4萬元

參考:

國稅函〔2009〕3號《關于企業(yè)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規(guī)定:

(1)企業(yè)發(fā)生的職工福利費,應該單獨設置賬冊,進行準確核算。

(2)沒有單獨設置賬冊準確核算的,稅務機關應責令企業(yè)在規(guī)定的期限內進行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稅務機關可對企業(yè)發(fā)生的職工福利費進行合理的核定。

提醒:

(1)查賬必查票、查稅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我們始終牢記三句話“開好票”、“做好賬”、“報好稅”;

(2)合規(guī)開票、規(guī)范做賬、依法報稅,這是一名合格財務人員最最起碼的要求;

(3)下一步,做賬規(guī)范必將是大勢所趨,否則企業(yè)永遠做不大!

風險5 稽查風險

案例:

青島市某單位屬于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產品過程中出租出借包裝物要收取客戶的押金,均計入了“其他應付款”賬戶,目前掛賬時間已經遠遠超過1年以上,當時賬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23400元

? ? 貸: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 23400元

當地稅務局在例行評估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公司收取的包裝物押金已經逾期,隨依法要求企業(yè)轉為收入,并補繳了增值稅和罰款。

借:其他應付款-包裝物押金 23400元

? ? 貸:其他業(yè)務收入 20000元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3400元

參考: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取消包裝物押金逾期期限審批后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4〕827號)規(guī)定:

納稅人為銷售貨物出租出借包裝物而收取的押金,無論包裝物周轉使用期限長短,超過一年(含一年)以上仍不退還的均并入銷售額征稅。

提醒:

(1)稅務稽查逐漸由面到點、全面進入了精細化、縱深化稽查模式,企業(yè)賬務處理稍有不慎,就會帶來稅務稽查的風險!

(2)因此提醒會計人員一定要學會站在稅務看財務,做的每一筆賬既要吻合會計要求、更要符合稅務規(guī)定,從而最大限度規(guī)避稽查風險。

風險6 發(fā)票風險

案例:

甲公司與乙公司并未有實際業(yè)務往來,乙公司卻讓甲開具了一份100萬元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并支付7%開票手續(xù)費。

購貨的賬務處理如下:

借:庫存商品 100萬元

? ?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17萬元

? ? ?貸:應付賬款 110萬元

庫存現(xiàn)金 7萬元

該公司沒有真實業(yè)務卻花7個點買票抵扣,屬于虛開虛抵,存在非常嚴重的涉稅風險以及刑事風險,最終由于開票方甲公司出現(xiàn)了非正常,導致最后乙公司買票行為完全暴露,發(fā)票交易雙方的負責人依法接受刑事處罰!

提醒:

(1)營改增后,企業(yè)經營的底線就是切記不要虛開虛抵發(fā)票;

(2)玩票就是玩命,伸手必被捉;

(3)正規(guī)經營、依法節(jié)稅才可以保證企業(yè)長久安全地經營下去。

風險7 預警風險

案例:

某小規(guī)模納稅人公司不斷利用月銷售額3萬元(季度9萬元)以下免征增值稅進行虛開發(fā)票,收取3%-5%不等的開票手續(xù)費,導致預警被查!

疑點監(jiān)控指標:

存貨為負數預警、利用增值稅免征點以下頂額開票等預警。

提醒:

1、公司只有銷售,卻從來沒有購進,必然會導致稅務系統(tǒng)中存貨為負數預警;

2、隨著金稅三期的深入,稅務局可通過大數據平臺實時獲取工商、社保、銀行、電力、房產等各個部門的涉稅相關信息,并實現(xiàn)數據自動比對,對于比對不一致的將面臨預警監(jiān)控的風險!